咏史诗,也称咏史怀古诗。它是中国古诗词中很重要的一个门类。数千年来,中国一代代古诗人,抚当时之今,追当时之昔,以惊天泣地之笔,为我们留下许多构思奇绝内涵丰富的诗篇,至少仍然令人回味无穷。
今天,我们且读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咏史诗《勤政殿西老柳》:“半朽临风树,多情立马人。开元一株柳,长庆二年春”。仅从字面看,诗文并不复杂:一位骑马的人,驻足观看殿西一株老柳树。这株开元年间栽下的小柳树,到如今的长庆二年,历经百年,已经变成了一株半枯朽的老柳了。诗题中提到一个勤政殿,诗文中提到一株老柳、一位立马人,还有开元和长庆二年这两个年份。粗诗全诗,觉得诗中提到的这几个元素,与本诗所要表达的主题之间的关系,似乎也不大明确。为此,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诗中提到的“多情立马人”是谁。是谁呢?老朽认为,他,应该就是本诗的作者白居易。弄清了这个关键点,全诗的意思一下子就融汇贯通了:长庆二年春,那时的白居易已经五十多岁了。虽然如今的五十多岁似乎还正当壮年,但在唐朝时期,五十多岁也已经是半老垂暮之年了。立马驻足,面对旧时的宫殿,半枯的老柳,他陷入沉思:开元年间的大唐,社会稳定、经济繁荣、国家富强、八方来贺,连刚栽下的小柳也显得生机勃勃!但如今,白云苍狗,百年逝去,经过安史之乱的祸害,他曾为之奋斗过的大唐,早已強盛不再,曾经繁茂的柳树,虽然仍然迎风而立,但也早已变成半枯的一株老柳!他自己呢,也历经坎坷,青春不再!以半百之身,面对半枯之树,睹物思情,其情,不只是对前半生悲欢离合的官场生涯深深的感慨,也是对大唐国运盛衰变迁的深深的痛惜!
读完这首诗,不由想起早此五十多年,杜甫写的那首著名咏史诗《江南逢李龟年》:“岐王宅里寻常见,崔九堂前几度闻。正是江南好风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”。白居易睹物生情,杜甫睹人抒情,这两首相隔五十多年写出的咏史诗,您不觉得有异曲同工之妙吗?